《你看,萱草依依》——丁戈

发布日期:2021-09-02
【字体:打印

  日历翻到“五月”这一页,在第二个周日的位置,一定标有“母亲节”三个字。字体不大也没关系,因为“母亲”一词已经赋予了它足够的分量。母亲节是一年一度,母亲却是朝朝暮暮。每当我想起母亲,脑海中浮现的是轻柔的浮云在空中慢慢的涂抹,清凉的微风在树间缓缓的低诉。你看,遥遥的天之涯,萱草花开放,每一朵,都是母亲牵挂的模样。

  灿灿萱草花,罗生北堂下。南风吹其心,摇摇为谁吐?萱草,一直都是中国诗词中母亲的象征。《诗经·卫风·伯兮》中写道,“焉得谖草,言树之背。愿言思伯,使我心痗。”古代游子远行,一定要先在母亲居住的北堂前种植萱草,寄希望于萱草能陪伴母亲,减少母亲对自己的思念,忘却烦忧。当惦念的人还不见踪影,他种下的花儿年年盛开,望之舒心,食之欢乐,思之稍安。

  这被文艺派称为“疗愁”,诗意派叫“忘忧草”的中国母亲花,她不会那么热烈外向,而是内敛含蓄,外形上不如康乃馨那样好看,但是却更为实用,是中国母亲式的爱,把爱藏在心里,并不轻易说出来,而是用她的行动给你实实在在的温暖,如春雨,润物细无声。正如《游子吟》中脍炙人口的诗词佳句“慈母手中线”,有时候爱是那么的简单,简单到变成一根线。写诗的人大概也是离开了母亲,才想到,那个手里的线是这么令人怀念,牵连着一个母亲跟孩子之间,永远切不断的联系。

  少小离家,总是在某个早起的清晨,冷雾打在脸上。残月还未沉下,月亮远远地相随,像母亲一夜未合的眼。故事里,现实中,所有的孩子都不是一夜之间长大的,他们也都是在无数个悲苦喜乐的循环里数清了母亲前额的沟壑,铭记住了母亲的深情。正如三毛说的那样,母亲用笨拙构建起一个聪善的孩子,这本身就是一次带有礼赞味道的救赎。时光流转中,妈妈年轻的面容和昔日欢腾的记忆都储存在了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中。有时候母亲问我:“妈是不是老了?”我回答:“不会的,你在我心里永远年轻。不要愁老之将至,就算老了你也一定很可爱。”

  这是最平凡的一天啊,你也想念吗?不追不赶慢慢走回家,就这样虚度着年华,没牵挂,只有晚风轻抚着脸颊。你看啊,那里萱草依依,开遍母亲等着你回家的路上,就好像你从不曾离开她的身旁。(丁戈)

中建集团微信

中建七局微信

七局交通微信

网站地图  |  法律声明  |  常见问题  |  联系我们  |  中建七局交通公司纪委监督举报  |  账款拖欠事项信访投诉公告

Copyright ©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08010180

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545号